文/郭沛良 赵海容 图/甘州区委宣传部
“推开窗,乡村田园画卷和清新空气一起扑面而来,赏心悦目。”刚刚入住甘肃张掖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归宿宿集的的游客张璟岚,迫不及待地走进房间,感受别样美好。
驱车从张掖丹霞景区出发,到达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仅7公里。村子风光秀丽,在徽派建筑中还保留了不少乡土味道。村民们抓住商机,开民宿,开特产商铺,从事餐饮……“大家收入都增加了不少。”速展村村民刘晓刚说。

速展村归宿宿集的43间房,全部是独栋独院、风格迥异的独栋别墅,房间数量达200余间。从新打造的游客登记入住中心办理入住手续后,沿蜿蜒的石板路前行,就来到房间门口。小路两旁,大片花卉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散发着阵阵花香。
民宿火了,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但也曾面临村民收入低、没有客源无人入住等“成长的困境”。
“之前利用村集体土地开发民宿,开发的别墅空间大、住宿环境好,村子里烧烤、采摘、餐饮等旅游业态也在逐渐丰富,但是苦于客源一直不稳定、村民没有专业运营知识,村民经营民宿‘单打独斗’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对村里发展民宿经济想法迫切。

2024年6月,速展村建成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归宿·宿集”文旅综合体,将该村原来的危旧房拆除改造后建成的民宿集群,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我们通过线上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在热门景区推介、与旅行社合作等方式拓展客源,‘五一’节日期间90%客房都销售一空。”张掖市归宿宿集旅游管理公司经理王晶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甘州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富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以公司化运营为突破口,探索推行项目助建、村企共建、村村联建、单位帮建,形成了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四建提效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甘州模式”,铺就了一条借船出海、借力生金的乡村共富“金路子”。

在民宿里喝下午茶,到湿地徒步漫游,在鹤影湖边拍写真,与野生鸟类“共舞”……夏日的明媚带动出游热情,阳光穿过云层洒落在水面,鸟儿们嬉戏长鸣,山水人景浑然一体。在张掖市甘州区流泉村四社的一隅民宿外,摇曳的丁香花下,游客三三两两正在打卡拍照。
2021年,付博与妻子闲逛之余,发现了湿地公园内的这片“风水宝地”,夫妻俩经过反复打磨与奔走,毅然成为了一家民宿的设计师和经营者。“民宿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旅店的非标准住宿形式,个性和风格越突出,越有利于避免同质化竞争。大到规划布局、环境景观,小到室内软装,都要注重细节,才能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我们打造了更多公共空间和功能区,在文创区增添本土元素,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为住客提供更多审美体验。”在一隅民宿休息区内,店长付博正和施工团队交流起设计思路。

这次翻新,付博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加了10个房间,同时把升级改造的重点放在拓展更大的公共空间上。“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随之改变,把‘歇脚处’变为‘心归处’。”付博说。
空间规划、设施配套、特色房间布置……在进行基本设计的同时,付博集纳了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我们在门口设置了一个本地文创展区,收集了很多有趣的文创产品,为游客打造独属于张掖的记忆点。”
近年来,甘州区积极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延伸,周边村落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田园体验,成为游客慢下来、静下来的“诗与远方”。“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经济就会越来越火热。当游客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民宿里的一张照片、一次手作,更是对甘州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层认同。”付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