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桂林领益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刚入职半个月的李女士正跟着老员工学习操作流程,动作虽略显生疏,但眼神专注。“没想到从报名到上岗才用了3天,工资可观,离家也近。”这位来自临桂区的农村妇女正是市人社局创新用工保障机制的受益者之一。
数月前,领益制造还在为订单激增带来的用工缺口犯愁。市人社局针对企业用工“信息不对称、区域匹配不足、短期需求集中”三大痛点,迅速构建起“快监测、快响应、快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校企多方协同,仅用10天便为领益智造输送2000余名应急用工人员,为企业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创新建立“专班+大数据”监测机制,联合工信部门开展用工动态监测,将企业紧急缺工纳入营商环境突发事件处置体系。通过成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专班,实行“日监测、周报告”制度,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提前预判企业用工缺口规模,为企业用工保障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针对突发性用工需求,市人社局打造了政府主导、校企联动、市场协同、数字赋能的四维服务体系。政府层面整合市县乡村四级资源,组建应急服务组,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派出“送岗大篷车”深入乡镇,将就业岗位直接送到家门口;校企联动方面,协调技工院校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快速填补技术岗位缺口;市场协同层面,集结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开通“机构送工—企业录用—政府补贴”直通渠道,及时补充用工需求;数字赋能方面,创新开展“直播带岗”,通过上万个村屯微信群实现招工信息全域触达,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用工需求。
为解决人岗匹配关键问题,市人社局积极开展校企“速配”行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理论+实操”速成培训方案,邀请企业技师与院校教师联合授课,让求职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实用技能。此外,发动“入企探岗”直通车服务,各县(市、区)累计发车36班次,输送1300余人,让求职者实现“出村上车、下车进厂”的无缝衔接。这套保障机制后续复用于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仅用11天便完成2016人的招聘任务。
市人社局的创新实践不仅为企业用工保障提供了新思路,更通过“政府精准送人”替代“企业四处求人”的服务转型,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桂林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