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唐唯珂
编 辑丨季媛媛,江佩佩
近期,著名女演员戚薇在节目中“眼睛变形”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戚薇对此作出回应,指出这是因为“注射肉毒杆菌过多”,加之近期发烧导致的脸部浮肿,庆幸的是目前已基本复原。她也提醒广大粉丝在尝试医疗美容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戚薇“上节目眼睛变形”,本人回应:肉毒素打多了 视频截图
明星做医美屡见翻车案例
在此之前,国内男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自己因注射肉毒杆菌以缩减斜方肌厚度,却不幸引发了全身过敏的严重反应。
近年来,明星在医美领域的翻车案例屡见不鲜,一些因注射针剂而“束缚”的面容,如张檬因“馒化脸”就曾公开流泪表示:“我对整容深感后悔,它毁掉了我的演艺生涯。”娄艺潇也因为过度填充苹果肌和尖下巴,被观众评论“失去了个人特色”。

在“轻医美”流行的当下,以肉毒素为主要成分的“除皱针”“瘦脸针”“瘦肩针”等成为市场上备受追逐的热门产品。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今年以来,互联网上关于注射肉毒素引发中毒的讨论明显增多。一位医疗领域的资深律师向记者透露:“近期,我们律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肉毒素中毒维权的咨询,其中既有医疗机构,也有受害者。”
肉毒素在医疗美容应用中引发的中毒,多源于注射剂量过大或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根据公开资料,假冒、水货肉毒素产品长期以远低于市场正规产品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非法流通,其销售量更是远超正规渠道。
一位来自湖北的求美者,因注射来源不明的肉毒素而中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描述了中毒的经过:“注射后5天出现头晕,四肢无力,9天后吞咽困难,两周后连水都无法饮用,眼神空洞,四肢软弱无力。”
近年来,市面上流通着许多来源不明的肉毒素产品,其毒素浓度和效价无法得到保证,注射后出现严重中毒反应的案例层出不穷。轻微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等症状,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吞咽和发音困难、呼吸肌麻痹、尿潴留等全身性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在肉毒素带来美丽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行业安全隐患令人深思。如何确保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不至陷入危险的裹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肉毒素市场水货尤甚
前述湖北求美者向记者透露,她在一家非正规商家处购买了肉毒素并接受了注射,费用高达1250元,而注射费用也接近一千元。对于她注射后出现的不适,商家坚决认为是她对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经过自行咨询医生并对比分析,患者意识到自己注射的是有问题的肉毒素。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苏的王女士(化名)为了达到除皱和瘦脸的效果,花费8000元通过微商购买了10瓶某品牌肉毒素,并自行在脸部注射。注射后不久,王女士出现了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当她试图联系卖家要求退款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入黑名单,无奈之下只得报警求助。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的视线转向了山东淄博的一家药品公司——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并无药品生产资质。
犯罪嫌疑人交代,公司采购含有肉毒素的原液,与凝胶、甘露醇、水等混合后分装进小玻璃瓶,再进行冻干处理,制成肉毒素冻干粉针剂,每瓶成本仅为1.5元,然后以每瓶20元的价格批发给下游经销商。这些产品经过层层加价后,最终以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售给消费者,利润惊人。
肉毒素自被发现以来,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尽管其大规模生产在成本上并不高,但提纯肉毒素却是技术上的难题,精确控制每瓶产品的毒素含量需要精湛的工艺,成本也随之增加。
一位正规医疗机构的整形医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正规作坊生产的肉毒素最大的风险在于毒素浓度的不确定性,一瓶标示为100u的制剂,实际含量可能是20u、100u、500u甚至高达1000u。如果含量仅为20u,可能仅仅是效果不佳,但若是1000u,注射后可能会危及生命。”

市面上流通的假冒伪劣肉毒素制剂,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非法走私。这些制剂由所谓的“国内一级代理商”通过背包客携带或利用虚假品名邮寄等方式从国外走私入境,然后通过快递分发至全国各地。这些来源不明、安全无保障的肉毒素,一旦被消费者使用,安全隐患极大。
求美者被“套路”
这些来源不明的肉毒素,常常由代理商在微信等社交平台推销给下级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为利所驱,非法从事肉毒素注射业务,用各种手段诱骗消费者。
举例来说,不止一位肉毒素中毒求美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一些医美机构为提升业绩,雇佣人员假扮成“VIP客户”或“回头客”,以分享经验为由接近新手消费者,利用“熟人”或“朋友”的关系促使他们消费。
一位河北唐山的肉毒素中毒求美者告诉记者,由于过于信任所谓的“朋友”,自己在未仔细查看产品的情况下,直接注射了来路不明的肉毒素。
此外,这些经销商往往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有的甚至以“个人工作室”名义进行注射业务,甚至美睫、美甲店也涉足其中,试探法律边界。据新华社报道,兰州一美甲美睫店店主赵某某无执业医师资格,却从几年前起就开始为他人注射肉毒素。赵某某坦言,虽知利润丰厚,但对产品了解不多。
更有消费者在商家的花言巧语下,接受在酒店或住宅内的上门服务。这种缺乏专业消毒和手术流程的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轻则效果不佳,重则可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且维权举证困难。
即便是正规渠道的肉毒素,在实际使用中也有猫腻。
对于求美者而言,追求美丽是内在动力,而机构的低价广告则是激发行动的导火索。据查,国内正规厂家生产的肉毒素出厂价一般在800到1000元,而消费者购买的价格接近2000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短视频平台和外卖平台发现,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售价低于机构进货价的“团购”活动。
经核实,这些机构具备相关资质,声称使用的肉毒素是正规来源的国产品牌——衡力,价格优惠来自平台补贴,每位消费者限体验一次。
华南某医美从业者透露,2024年下半年,衡力肉毒素产品的出厂价为660元/100u、360元/50u。以此标准,互联网上许多医疗机构的标价低于成本,看似合理却疑点重重。
这位从业者表示,一些医美机构在平台上的低价,实际上是为了吸引顾客到店后再推销更贵的服务,如果没有这样的手段,国产瘦脸提升下颌缘的服务收费为2800元。

这意味着,那些看似划算的除皱产品,实际上可能是机构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进行的低价引流。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可能会在项目进行到一半时被告知需要加价,此时只能无奈接受。
确实有医院会通过亏本销售项目来吸引客户,但消费者在决定是否消费前,应清楚了解可能存在的“陷阱”。
肉毒素混战!多家企业纷纷加入
所有看似精妙的“套路”背后,实则都是商机的驱动与操纵。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0年国内医疗美容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9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14亿元。
从产业端来看,在2020年5月之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两款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是我国的“衡力”和美国进口的“保妥适BOTOX”,使得国内肉毒素市场一度呈现“双雄并立”的局面。
然而,随着2020年6月英国Ipsen公司生产的吉适(Dysport)的批准上市,以及2020年10月韩国Hugel公司生产的乐提葆(Letybo100U)的引进——四环医药独家代理,国内肉毒素市场由原来的两家竞争演变为四家争霸,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年来,多家企业纷纷加入,我国肉毒素市场迎来了多元化的竞争新格局。华东医药的肉毒素产品正在积极注册,大熊制药、精鼎医药、康哲药业、昊海生科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