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渭源市民的朋友圈被“渭水源头 梅花绽放”渭源县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大型演唱会相关消息霸屏,这场六天六夜的非遗文化盛宴不仅吸引了数万名戏迷和游客,更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等产业的全面升温,展现了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
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戏迷闻“戏”而动奔赴渭源,引得渭源县酒店业迎来了一波入住高潮。各酒店、宾馆认真整理客房、精心清洁环境卫生,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营造优质、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全力保障省内外广大戏迷和游客舒心住宿,开心看戏,乐游渭源。

海天宾馆前厅部经理 王玉桃
海天宾馆前厅部经理王玉桃说:“很多客人都是提前好几天打电话预订的,我们也提前对房间进行了全面打扫与布置,希望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为游客们带来更好的入住体验。”

贵州游客 严先生
贵州游客严先生说:“这次专程来看秦腔名家演出,本来还担心住宿不好找,没想到渭源这边准备得很充分,住得舒适,看演出也方便,真的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在演唱会开唱前,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渭源县各酒店、宾馆预订量同比增长显著,有不少外地戏迷还选择了“提前抵达、延迟返程”。“演唱会开唱以来,酒店迎来了入住高峰期,前来入住的有西安、兰州、重庆等各地戏迷,很多人把客房一直定到了演唱会结束日。”渭水源大酒店前厅经理说。同时,游客们利用演出间隙游览当地景点、品尝特色美食的旅游新模式。

早场戏结束后,渭源县街头巷尾的饭馆门前已排起长队,高亢的秦腔唱段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升腾,勾勒出一幅“戏味相融”的烟火画卷。在秦腔展演的带动下,当地餐饮业迎来客流高峰,各类饭店、小吃店十分火爆,店内座无虚席,食客们就着美食的酸辣鲜香,观赏秦腔艺人演绎的精彩剧目,服务人员穿梭其间,托盘上热气腾腾的美食成了观戏“标配”。

店员 张知峰
店员张知峰说:“这几天秦腔演出很火爆,吸引来了很多人,也把我们餐饮行业带动起来了,这几天过来吃饭的人特别多,一天能卖出1500多碗,我们忙的火热,也很高兴!”
同样,在距戏场五百米处的清源路的饭店,生意也格外火爆,前来看戏的戏迷们看完戏对午餐的首选,正是渭源的各类面食美食。

游客 袁先生
游客袁先生说:“我从平凉那边过来,本来打算玩一天,结果看了三天戏!白天逛景点,晚上听秦腔,烩面和白皮面也吃了个遍,这趟值了!”

面店老板 尉宁强
面店老板尉宁强说:“我卖面食一天能挣三四千多,是平时的一倍多!好多戏迷听完戏就到我们店来吃饭,外地来吃饭的也有很多,都说是‘秦腔配面,美得很’!”
夜场戏开戏前,记者来到君山广场对面的南街商铺小吃夜市,夜幕下的渭源,秦腔余韵未散,十多个摊位沿街次第铺展,LED灯串与霓虹招牌交织成斑斓的光河,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椒香、酱香、炭火香在街巷间游走。穿行其间,摊主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往来食客的谈笑碰撞出独特的市井交响。

白银游客 张先生
白银游客张先生说:“我这几天和家里人跑着渭源看大戏,也顺便尝尝渭源的美食,逛一逛有烟火气的小吃夜市!像渭源的吊锅鸡、烤猪蹄、擀面皮这些小吃都很好吃,我都特别爱吃!吃完了晚上就继续看大戏!”
秦腔热潮辐射至周边产业,酒店餐饮消费“火力全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5日,渭源县住宿餐饮业呈现火爆态势,本次秦腔演出日均客流量达8万,住宿消费达312.6万元,辐射带动餐饮消费1108万元。

这场秦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不仅让千年古韵焕发新生,更奏响了文化富民、产业兴县的强音。非遗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当古老艺术与现代消费场景碰撞,传统戏曲不仅能“唱响”舞台,更能“唱活”一方经济。渭源将在服务提质、业态创新上持续发力,让“流量”转化为“留量”。正如戏迷所言:“秦腔一吼,热闹就有了;消费一涨,日子更红火了!”
记者:杨帆 陈静 杨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