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行业、管业务,必须管行风’,通过在线征集、投诉举报等方式,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广泛深入收集行风问题线索,解决校园餐、电动自行车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142个。2024年,全省系统行风建设公众满意度同比提升23.97个百分点。”5月8日上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巩固提升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在会上公布了全省行风建设成果。
市场监管部门直接面向亿万经营主体和广大消费者,行风优劣直接关乎营商环境、群众利益,以及党和政府形象。今年,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进入收官之年,山东有何新形象、新变化?记者走访淄博、日照、东营等地寻找答案。
企业点单
60多项政策服务打包送上门
5月7日,在山东联欣环保科技公司的实验室里,全球首条二氧化碳合成PPC-P工业化装置正在全速运转。该企业技术总监拿着“新鲜出炉”的发明专利证书感慨:“从申报到授权仅用了45天,速度快得让人惊叹!”
一般来说,企业申请发明专利,需提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专利受理到授权,至少要花费18个月;如果走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绿色通道”,一般也得要3个月的时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一时间差足以决定企业成败。
“当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必须尽快换上新设备。但是,我们还想同步拿下3项关键技术专利,做好专利布局。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向张店区市场监管局发出‘求救信号’。”这名技术总监回忆。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为。在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淄博市张店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知识产权、特种设备、计量、标准4个科室“大兵团作战”,带着“服务工具箱”走进一线车间厂房,将其“点单”的4项服务合并成个性化“政策套餐”,送到企业面前。
“以前我们跑手续像‘闯关’,现在政府工作人员带着政策上门‘开小灶’”——企业口中的巨大转变,其实得益于淄博市自去年10月起开展的“进千企 解难题 促发展”活动。据了解,以这项活动为契机,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将知识产权、品牌、检验检测、商业秘密保护等60多项涉企服务事项,打包成“政策套餐”,供企业点单,并以面对面的方式,集中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个性问题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实现“有策必送、有需必应、有难必帮、无事不扰”。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淄博市“以‘进千企 解难题 促发展’活动推动强行风优环境同频共振”成功入选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首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10个优秀实践案例。
“行风建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战役。”在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周琳看来,市场监管部门不仅是民生保障部门,更是服务经济发展部门,而“走千企”活动能让市场监管职能与企业发展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在去年10月到12月两个月时间里,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实地走访调研1000家规上企业,摸清了企业们的真实诉求。同时,市局还在去年10月开发上线‘助企赋能’小程序,企业只要线上填写需求信息,就有工作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联系、5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她说,“从等着企业上门找,到主动走到企业一线,这一工作作风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人的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
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做优全链条集成服务,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率先出台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近年来,山东树牢“监管为民”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优服务”,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据了解,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出台了2025年年度行风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并逐条逐项明确工作举措、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将推动行风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
从“被监管”到“被服务”
企业减负近7成
对于企业来说,最头疼的烦恼之一,莫过于政府部门乱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近年来,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从省级到地方,降低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因为公司涉及业务多,以前经常面临不同单位的各项检查,每次都得安排专人负责提报书面材料、当面对接,付出了很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自从去年8月被纳入全市首批‘白名单’管理,检查次数算下来比之前少了近7成,我们也能更专心地搞生产、谋发展。”日照市东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了送法进企业、政策鹊桥等活动。从‘被监管’到‘被服务’,感受真的不一样!”
所谓的“白名单”,指的是日照市首批跨部门综合监管“白名单”。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市级试点,日照市市场监管局按照“总量控制、扶优去劣、动态调整”原则,将全市18个行业领域39家信用好、风险低的经营主体纳入首批“白名单”,对其实行“无事不扰”,即原则上不对其主动开展监管,为企业减负增效。日照市东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无事不扰”并不是“无事不查”,而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行政执法既不失位、也不越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跨部门综合监管等制度性优势,规范检查事项,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迎查负担。截至目前,已将全市40个部门125个监管领域、174个监管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检查范围,部门联合抽查占比超过68%。”日日照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苑芳涛表示。
在“无事不扰”的基础上让监管“无处不在”,还离不开数字化手段的支持。5月6日下午,在东营某企业的办公室,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正通过“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进行扫码入企检查。平台设置入企申请、亮码入企、企业评价、结果公示、联合检查、紧急通道、超频提醒等功能模块,上千项执法检查事项及执法依据,数万名公职人员信息,以及数十万个市场主体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以前检查总是担心影响生产,现在扫码入企、全程留痕,还能对执法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规范化流程让人安心多了!”该企业负责人说。
“行风是党风政风作风的集中反映,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工作主线,坚持把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争先进位相结合。”东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所有案件办理中,全市执法人员坚持过罚相当原则,对轻微违法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让当事人感受到执法温度。”
据统计,2024年以来,东营市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5.6%;今年以来,全市免罚轻罚案件达478件,占全部案件的74.9%。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