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这样一位基层代表,她十分爱笑,在采访过程中,她的笑声就像是当天的晴朗天气,让人觉得暖洋洋的,热情又亲切。她便是来自张家界市慈利县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甘堰土家族乡长岭岗村村支部书记、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宁芬芳。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甘堰土家族乡长岭岗村村支部书记、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宁芬芳
从一线城市到稻田,一粒种子的力量让宁芬芳种地种到了北京
宁芬芳与乡村的缘分,源于爷爷和爸爸种下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这粒粮食安全的种子。在外拼搏的宁芬芳,当得知家乡的耕地有许多已经被荒废时,她毅然放下在一线城市的事业,回到田间地头,开启了做农民的生活。“别人都问我为什么回来做农民,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的爷爷和爸爸经常对我说饭碗要端在自己人手里,所以我就回来了。”这是一个影响人生的重大决定,但在宁芬芳灿烂笑容的映衬下,仿佛轻而易举便能办到。
对于当选人大代表,宁芬芳表示这是她从来不敢想象的事儿,“我以为最多就是个县人大代表,完全不敢想,我一个农村老百姓真的能站在大会堂里唱国歌。”宁芬芳觉得这一切都与“粮食安全”紧密相连。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这其中,像宁芬芳这样扎根乡村的基层工作者功不可没。

△宁芬芳向记者展示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大米
2021年宁芬芳正式注册成立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并一直对收割机、耕田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学习并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与村民们一同忙碌在田间地头,成功实现复垦田地300余亩进行粮食作物种植,流转土地近千余亩,从而改善了荒废田地无人耕种现象。在采访期间,宁芬芳还在忙着操作无人机,为附近乡镇的村民喷洒杀菌剂。
起初,宁芬芳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对妈妈种地的职业感到疑惑,不止一次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种地?不去当医生、律师?”直到宁芬芳当选人大代表后,她似乎也明白了“种地”的重要性,她开始说:“我妈种地能种到北京去!”

△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农业机械
“在家乡真好”,宁芬芳的“芬芳”来自张家界的土地
在记者前往宁芬芳所在的慈利县时,一路弯道不断,有的弯度甚至超过180度,但眼前的美景、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于《小石潭记》中“豁然开朗”的世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近年来,张家界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而宁芬芳所在的慈利县也在不断发展乡村文旅。

△慈利县境内的国家4A级景区:张家界大峡谷 来源: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官网
据慈利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胡圣才介绍,慈利县内共有6个国家4A级景区,如张家界大峡谷、张家界地缝、万福温泉等。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762.8919万人次,同比增长8.18%;旅游收入110.5415亿元,同比增长17.64%。在采访中,宁芬芳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住在家乡真好,连空气都不一样。”这种对土地的热爱,源于她对家乡的深情。
第三个履职年:从“懵懂”到“办事”,宁芬芳说自己是“抢手”的人大代表
当记者让宁芬芳对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评价时,宁芬芳哈哈大笑:“我和你说,我很抢手的。”今年是宁芬芳第三次上会,作为县里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成了“传声筒”。远近的村民都爱找她表达诉求,一句“你一定要把我的想法带到总书记那里”,让宁芬芳觉得村民们十分可爱,也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谈及这三年来的变化,宁芬芳说:“第一年我懵懂好奇,也不知道要怎么当人大代表,到现在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给百姓‘办事’!要争取机会将群众的声音传递出来,现在给我多大的舞台我都能淡定地去表达我们老百姓的诉求,告诉他们基层的情况、老百姓的心中所想。” 在今年的两会上,宁芬芳带去的建议便包括乡民们多次向她提起的“稳定农村医保价格”这一内容。
宁芬芳,这位来自田间地头的人大代表,她从田间走向两会,带着基层的诉求与责任,为乡村发展、为家乡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潇湘晨报记者吴雨晴 摄影记者吴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