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网络

首页 实时讯息

青岛故事|一头卖3万,珠宝商变“驴王”!旧厂房建养殖基地,“抬头”养驴成市场赢家

在青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莱西河头店镇一位被誉为“青岛驴王”的养殖户正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传统的驴养殖业发展成为一项现代化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俗语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埋头养殖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成功叩开养驴致富的大门?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处养殖场,看曾经的珠宝商、如今的“驴王老姜”怎样靠养驴站上风口,小毛驴又是怎样“驮”起致富大产业……

老姜与爱驴合影

一头体重顶两头

8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莱西市河头店镇南岚村的天宝畜牧养殖家庭农场。

“前蹄修成45度到50度,后蹄修成50度到55度。”记者看到,负责人“驴王老姜”姜绍荣正蹲在地上和工人们给驴修蹄子,刀刃贴着蹄壳外沿斜切进去,动作十分娴熟精准。

老姜的爱驴

“谁能想到当老板还要给驴修蹄子呢?对驴的上心程度,比对两个儿子都亲!”姜绍荣笑着跟记者开玩笑,自从瞅准行业风口后,他把全部精力扑在了养驴事业上,近一年来,从最初的45头到如今260头,成为青岛地区首屈一指的驴养殖大户,构建起集自主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餐饮食品、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跟我要驴的太多了,真的是供不应求!”姜绍荣给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订单。53岁的姜绍荣,从事了30多年的珠宝生意,在偶然机会中了解到养驴前景好,他奔波于潍坊、内蒙古等多地走访调研。2025年初,姜绍荣在原先废旧造纸厂的基础上建立了莱西市天宝畜牧养殖家庭农场,建设了占地11亩的肉驴养殖基地和标准化驴舍,打造了集循环农业、特色产业展示和推广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基地。老姜将自己养驴的视频发布到平台上,吸引了众多国内客户问询,就连东阿阿胶都发来合作邀请,订单遍布全国各地,老姜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驴王”。

老姜的爱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话在养驴行业同样适用。”老姜介绍,引种是养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往驴的体重通常在300斤左右,他们经过与东阿阿胶集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对德州驴、关东驴、广灵驴等优质肉驴进行育种改良,体重可达普通驴的两到三倍,母驴都能长到650斤,公驴最高能长到900斤。平均每头驴出栏在550斤~700斤,按照当前的价格来算,每斤45元左右,每头驴价值可以达到2万元~3万元,重量大的驴单只售价能够突破3万元。

一人能喂200头

“基本上都是农户式养殖,20头驴算多的了。”姜绍荣介绍,养驴的核心瓶颈便是养殖周期长,因为驴的妊娠期长达12个月,且多为单胎,三年才能产两驹,繁殖速度慢、资金回笼周期长,这对资金链是巨大考验,也让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老姜给驴修蹄子

老姜给驴修蹄的工具

“繁殖母驴、公驴要分开圈养,必要时住单间。”姜绍荣带记者走完了驴圈,记者看到,圈内不仅设置了专门的产房,还有专门人员实时监控,每头驴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建立了全程质量追溯系统,饲料配比、生长状况、防疫记录全部都有记录,一个人45分钟就能喂完200头驴,十分高效。

驴群看到老姜 主动靠上来

驴群看到老姜 主动靠上来

老姜亲自给驴配粮食

“‘三年两驹’是传统说法,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实现更高效繁殖。”老姜强调,他们会对每一头母驴的发情期进行精准记录和预测,对临产母驴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幼驹顺利出生并及时吃到初乳,这些细节直接决定了成败。

“驴的‘膳食’人都能吃,绝对无添加。”说罢,姜绍荣捧起来一把刚加工完的驴饲料放进自己嘴中。他说,用优质玉米、豆粕、麦麸和食用油精心搭配,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副产品,也能为村民带来不少收益,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

记者从配料室看到了详细的饲料配比单,工人们会根据驴的不同生长阶段,动态调整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在母驴怀孕后期和哺乳期,营养的足量供给直接关系到幼驹的成活率和健康度。

一头毛驴牵“金链”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肉类。姜绍荣介绍,驴肉消费市场正在从传统的华北地区向全国扩展,高端餐饮市场对优质驴肉的需求持续增长。驴皮依然是驴身上价值最高的部分,一个驴出肉率在40%左右,好的熟驴肉能卖到180块钱一斤。

老姜的育种繁育基地

埋头养驴、不顾市场是最大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驴王”老姜开始探索产业链的延伸。他不仅销售活驴,还逐步开发了驴肉、驴奶、驴皮等深加工产品,通过与食品企业、医药公司合作,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打造“优质种驴繁育+科学规模养殖+有机循环种植+特色餐饮体验+多元渠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真正实现了从繁育到消费的全流程覆盖。

“已经有老乡启动改造了,将废旧铝厂和医院改造成驴舍,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养驴致富。”姜绍荣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岚村人,自己实现大规模繁育意义并不大,未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和销路对接,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养驴致富,才是他眼中的“驴王”效应。

“‘驴王老姜’是我们河头店镇乡村振兴人的缩影,尽全力支持该产业发展。”河头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克忠告诉记者,河头店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种业创新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发展为路径,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养殖产业体系。目前,已推动七彩种业、上合黑牛、天宝畜牧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扎根。这种“水产+畜禽+特种养殖”的立体化发展模式,配合4家GMP认证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支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未来将继续扩大天宝畜牧种驴种群规模,让特色养殖产业真正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涛 钟迎雪 刘文)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康居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