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上海市迅速响应,积极驰援抗震救灾,情系高原,守望相助。记者来到震区曲洛乡,曾在措昂村采访了由当地孩子组成的“牦牛足球队”。

1月,“牦牛队”的孩子们在安置点踢足球。汪海鲸摄
半年过去了,“牦牛队”的孩子是否安好?7月初,记者重回定日,跟随上海援藏干部,骑着踏板电动车进入了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
“牦牛队”回到了学校的球场
由于学校要布置中考考场,初二年级下午不上课。人工草皮球场站满了人,场上有十几个足球。两个球门区已被占领,有的孩子在跑道摆上小球门,有的用衣服和背包组成球门。就像1月份的时候,他们在灾后安置点的土球场用石块垒起球门一样。
孩子们围了过来。我再次见到了牦牛队的强巴,他戴着鸭舌帽,一袭白衣。在他身边,穿长袖球衣的是守门员。几个孩子穿着天蓝色的训练裤,裤子上有英超曼城队的队徽。前些年,曼城是欧洲的冠军之师,所以孩子们选择穿它的衣服。
我们起初坐在水泥看台上。我示意要来守门。强巴很实诚,没留情面,他的脚头很硬。看热闹的孩子发出惊呼。我扑了几个球,有点喘——几个小时后手掌开始僵硬和疼痛。我和孩子们击掌,把球还给他们。
“你戴着墨镜,我以为你是教练呢。”
去年,上海申花队的王赟来过定日二中,指导开展足球训练。今年地震发生后,申花球员给孩子们发来祝福视频和签名足球。过完年,强巴回到学校。他的班级在今年的年级联赛中夺得了季军。
暑假只有三个星期。八月份开学后,强巴就升入初三。离中考还有一年,强巴很有希望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孩子们没有工夫想这些,他们的时间还很漫长。只要有足球,在哪里都是快乐的。
小丫头鼓足勇气送别前来慰问的客人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强巴一样,从震灾的伤痛中恢复过来。
今年2月,强巴受邀来到上海参加中超联赛开幕式的升国旗仪式。同行的还有一位姑娘,我不想说她的名字,暂且叫她卓玛。定日和上海的孩子进行了联谊。卓玛本来舞跳得最好。她没有跳舞。因为她的父亲在地震中不幸离世了。大家嘴上不说,但都很心疼她。
卓玛有一个妹妹还在上幼儿园。老师发现这个小丫头举止有些异常。她总是一个人躺在阳光房里,不愿意做游戏,也不说话。她害怕和陌生人接触,显得很没有安全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观察后说:恐怕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
这个家庭的母亲一直没能从丈夫离世的打击中走出来。她把自己关在板房的家里。小丫头的状况和母亲的情绪有关系。
沪藏两地干部、教师多次走访这个家庭,希望能够尽量给予帮助。但是有些伤痛的抚平只能靠自己,也许需要时间,也许就是难以抚平,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后来有一次,有人来看望,要离开了,走到门口,小丫头跑出来了,她鼓起勇气要送送客人。

愿孩子的人生有更多机会
在“牦牛队”里,强巴是沉默的精神领袖,他靠自己的品行来影响其他人。旦增是强巴的小兄弟之一,原先住在曲当乡。旦增说:“虽然强巴踢足球很好,但是他学习也很好!能得到我的认可的人也不多的,哈哈!”
今年6月,旦增和几个定日的孩子来到上海,参加《潮童天下》节目。他说:“主持人是个戴眼镜、穿西装的叔叔。他说我是‘社牛’,说我将来也能做主持人。西藏卫视的主持人嘛?不行,我要去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
上海援藏干部人才、定日二中校长汪海鲸说,最近几年,孩子们到上海、成都、拉萨等大城市的机会变多了。这是一件好事,应该鼓励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二中操场边有座土山。每年“一二·九”的时候,学生都去爬山。汪海鲸是不去的,怕缺氧。他有时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你们也不要总是爬山嘛。你们的身体很棒,这当然很好。但也可以试试其他活动嘛,喜欢画画、喜欢唱歌都可以钻研。尝试多了,人生的机会也会变多。”
他对旦增说:“你羡慕强巴,那么你要努力变得像他一样优秀。等到你的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地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