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既漂亮,鸟儿又喜欢住?武汉一所高校请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设计“艺术鸟巢”。3月31日,首批设计作品出炉。
3月31日上午,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木艺创新实验室,22名大二学生将各自设计、制作的“艺术鸟巢”摆在桌上,请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点评。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在制作“艺术鸟巢”。朱姝 摄
这些鸟巢造型各异、色彩丰富,分为3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制作。有的用原木凿出树洞,有的用椰壳琢成“椰罐”,有的用木板模仿人类住房制成“鸟屋”。
该校指导老师朱姝称,为了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鸟巢”,学生们查阅文献资料,画出设计图,然后将鸟巢制作出来。但设计是否合理,得请观鸟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关。
颜军提前来到该校林中观鸟,共观察到14种鸟类,然后认真观看了大学生们的作品,结合鸟的种类和习性逐一点评,并对部分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见。

大学生们设计的“艺术鸟巢”。朱姝 摄
“这些鸟巢设计很有创意,适合麻雀、山雀、鹊鸲、灰椋鸟等自己不会打洞、只会利用现成树洞繁殖的林鸟居住。”他说,有些作品设计的细节与鸟类习性不符,需要改进才有可能招来鸟类。
景观1班班长苏靖轩用椰壳制作了一个鸟巢,在里面铺上柔软的干草,又用松果装饰外表,希望吸引麻雀入住。颜军看后指出不足:洞口开得太大了,麻雀容易飞进去,天敌也容易进去,它们会缺少安全感,应改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小洞。
“这是我第一次设计制作鸟巢,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们对鸟类的关注度和环保意识。”苏靖轩说。

大学生们设计的“艺术鸟巢”。朱姝 摄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等人工鸟巢修改好了,本周内学生们会把它们安置在校园的树木上,并装上红外线相机观察记录,看小鸟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鸟巢,今后可以为它们量身设计制作更多更好的“家”。
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结果显示,由于城区树林中很难找到枯树、倒树,一些依赖树洞生存的鸟儿纷纷飞向居民区,寻找建筑物的缝隙、墙洞、空调管道,甚至阳台的花盆筑巢繁殖。
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大学生设计的“艺术鸟巢”受到鸟类欢迎,这对保护鸟类、增强公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大有好处。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王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