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挂靠,待遇到手”
“工伤认定,流程全包”
“变更档案,提前退休”
你是不是也刷到过类似的小广告?
要注意了
这些可不是“薅羊毛”的妙招
而是欺诈骗保
2020年4月,深圳瑞悦诊所(化名)的法人代表林某向陈某咨询诊所员工的社保业务,陈某从而得知了诊所的社保账户和密码。
2020年底,陈某通过深圳市社保公众号得知,深圳市失业人员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但需要用人单位在社保帐号上确认失业人员为“非本人意愿离职”。随后陈某便以牟利为目的,通过中介以及发布朋友圈等方式,找到了有意愿的申领人,获取了大量个人身份信息、社保账户等资料。
陈某将申领人的社保调入深圳瑞悦诊所(化名)进行参保,随即又以“非自愿离职”的方式,将申领人的社保调出该诊所进行停保。
陈某通过上述方式,将失业保险金骗至申领人的失业保险待遇账户。而作为“回报”,他从中按比例收取中介费用。经过统计,在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陈某为62人骗取失业保险金共计人民币79万余元,非法获利人民币约3万元。
2023年12月20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陈某犯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贪小利,换重刑
自以为天衣无缝
实际上逃不过监管部门的眼睛
2020年11月24日,深圳市维因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化名)向深圳市社保局提交工伤认定材料,报称其法定代表人唐某在外墙修补粉刷时,不慎被工具箱夹伤左手小指,经医院诊断为左小指末节骨折。
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深圳市社保局龙岗分局工伤保险科工作人员前往材料中报称的施工地展开实地调查,并联系到该房屋的楼栋长,得到的反馈是该房屋楼栋近期并未进行外墙粉刷。另外通过医院的监控录像,我们发现实际就医的并非唐某,而是另一个左手尾指受伤的身份不明的男性。
社保局将唐某涉嫌欺诈骗保的线索资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对唐某出具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经法院审理查明,唐某支付了就医男子1000元人民币的报酬,随后该男子使用唐某的身份信息,获取了虚假的医疗病历。
与此同时,唐某还利用其朋友的身份证复印件,伪造了聘请唐某进行外墙施工的证明材料。根据核算,如果此次工伤认定成功,参照相关规定,将需要支付唐某工伤保险待遇人民币76300元。
法院认定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诈骗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且其归案后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最终判处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基金安全
事关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一直以来
社保部门对待各类
欺诈骗保违法行为
都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
除了上述案例中出现的
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失业保险金
谎报工伤事故
常见的欺诈骗保手段还有哪些呢?
刘丽添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稽核内控处 副处长:比较常见的欺诈骗保行为,还可能有以下几种。
比如通过伪造或变造年龄、特殊工种资料、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手段,违规办理退休,通过虚假待遇资格认证、冒用他人身份等方式骗取养老保险待遇,以及通过伪造证明材料等进行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提供虚假工伤认定结论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方式骗取工伤保险待遇。
社保缴纳年限可能与
落户、购房、子女教育
等等资格挂钩
所以为了参保缴费不中断
还会有一些人选择“挂靠”或代缴
这样的行为又面临哪些风险呢?
刘丽添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稽核内控处 副处长:社保“挂靠”不仅违法,而且由于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可能会被中介机构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或者遭遇机构挪用资金、拿钱跑路,不仅蒙受资金损失,社保关系和相应待遇也没保障。
所以参保一定要认准正规途径,目前,在深灵活就业的人员,不分户籍,均可以个人身份自行参保缴费。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的养老待遇与单位职工是一样的,待遇水平并不会打折扣。
社保基金为老百姓的生活
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可以说是“养老钱”、“保命钱”
欺诈骗保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人人有责
如果你发现了欺诈骗保线索
可拨打12333或12345反映情况
经查证属实、符合条件的
将给予奖励!
来源:深圳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