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八月,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北陈村,连片的田地里,玉米植株郁郁葱葱,丰收在望。

村子东边矗立着两棵古旱柳,虬结的枝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苍劲雄浑;庞大的树冠如巨伞撑开,遮天蔽日,投下大片浓荫。
79岁的陈召岭老人生活在这个村子,成为两棵柳树的守护人。
他轻抚着古柳粗糙的树干说道:“这树比我年纪还大,我常来这里站一会儿。村里人对这树感情很深,因为它见证了85年前那场壮烈的抗日战斗。”

陈召岭老人
陈召岭的父亲陈德2019年去世,是那场战斗的见证者。“父亲十多岁那年,村里打了一场痛击日本鬼子的硬仗。”陈召岭回忆,父亲生前常向家人讲述这段红色往事,还多方查阅资料、走访求证,记录整理了北陈村在抗日战争中著名的“陈罗战斗”事迹。
那是194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二营的四、七小队进驻仁风镇的陈罗二庄(今北陈村、罗家村)。七小队驻扎在北陈村,乡亲们热情地把过年的包子送给战士们。翌日清晨,部队刚开饭,一辆满载日军的卡车驶至村西十字路口,转向南行时,八路军突然开火。激战中,日军措手不及,仓皇下车时已伤亡过半。残敌依托车体顽抗不住,便退至卡车西侧几十米外一个叫“石榴湾”的池塘边负隅顽抗。

日军凭借轻重机枪和小炮(俗称撸子炮,火力凶猛),向八路军阵地发射燃烧弹,造成多名战士牺牲。八路军虽组织多次进攻,战至中午仍未攻克。战斗中,七小队队长率战士冲锋夺取敌机枪时,不幸壮烈牺牲。战斗暂停,战士们将队长遗体抬回村内,用上好棺木装殓,安葬于村东。下午,八路军调整战术,从石榴湾北面的陈家坟地迂回包抄。经反复争夺,终于将困守石榴湾的日军全歼,战斗直至傍晚方歇。
战斗期间,北陈村村民烧水送饭,并派出15副担架,将伤员紧急转运至武集村(今商河县郑路镇武集村)救治。此役共击毙日军40余名,缴获枪弹物资大宗,焚毁军车一辆。八路军也付出巨大牺牲,26名战士英勇捐躯,31人负伤。烈士的忠骨就安葬在北陈村。

“陈罗战斗”的胜利震撼了济阳、商河、惠民三地,成为平原游击战的典范,为民族独立和抗战胜利写下了光辉一页。济阳大地后续还爆发了火烧潘家楼、李毛战斗、仁风战斗等著名战役,涌现出杨好廉、杨忠、傅怀伦等英烈,为革命事业作出不朽贡献。

2023年8月15日,日本投降78周年之际,北陈村西侧当年激战之地庄严竖立起“陈罗战斗遗址纪念碑”。
“这两棵柳树,是当年乡亲们为纪念牺牲的战士种下的。”陈召岭老人指着古树,目光深沉,声音有些哽咽,村民植下双柳,以证忠魂,以志不忘。
陈召岭是一名教师,不管在教学岗位上,还是退休后,时常把这段红色故事讲给学生、后人听。

经历85年风雨,两棵古柳树无言矗立,默默见证着烈士的功勋与不朽。那苍劲的枝干,正如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记者:殷玉国 摄影:徐超 剪辑:徐超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校对:高新 摄像: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