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网络

首页 实时讯息

在历史伤口最深处浴火重生

珠海机场的钢铁巨翼之下,“银鹰”在湛蓝天幕下蓄势待发。然而,在离这里不远的三灶岛深处,却骤然显露出深嵌于大地的日军碉堡、哨所以及华南地区仅存慰安所遗址的断壁残垣。我逐渐感受到了,手中的镜头不仅仅是光影的捕捉器,更是在时间河流中打捞记忆的网。当年日军强行建设“海军第六航空基地”,今日珠海机场一架架国产大飞机飞向四面八方,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血泪深渊到展翅腾飞的壮阔历程。

当珠海航展上飞机的轰鸣再次震撼大地,镜头里“银鹰”腾空的身影,就像历史伤痕上绽放的新生羽翼。每一次对焦,每一次录制,都是对逝者的无声告慰,亦是对生者的深沉期许。镜头会帮助人们记住并带着这份记忆的重量,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作者系珠海科技学院健康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微视频《三灶记忆》主创者)

温欣 珠海科技学院健康学院护理专业学生

如今,往返于海内外的大飞机在珠海机场频繁起降,飞机的轰鸣与三灶岛“万人坟”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这段拍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力量,让悲剧不再重演。

田帅 珠海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当学生将镜头对准三灶岛“万人坟”斑驳的碑文时,他们的手指因沉重而微颤,那是一种对历史重量的本能敬畏。当学生的指尖触碰到历史的温度,家国情怀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已化作一炬薪火,经由他们的双手,完成了庄严的传递。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8日 第05版

作者:杨雅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康居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