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网络

首页 实时讯息

济南民营经济的“长期主义”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迈入法治化保障新纪元。

同一天,济南市高规格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以一场横跨三年的“政企共谋实践”,向外界递出民营经济“长期主义”的实践范本。

截至2024年底,济南市民营经营主体达到152.3万户,比2022年增加4.1万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652.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2.8%,同比增长1.8%。3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民营经济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座以“泉水”滋养民营经济的GDP万亿级城市,用政策定力、创新耐力和生态培育力,诠释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战略智慧。

政府的“长期主义”

从政策输血到制度造血

济南的“长期主义”首先体现在政策设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上。

从2023年到2025年,每一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都是顶格配置,形成“书记市长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常态化沟通平台。

第一年首次提出“一年一约”的长期承诺,第二年参会企业从50家增至60家,第三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首日召开,规格与象征意义的逐年升级,能够看出济南对民营经济“始终如一”的重视。

如今这种政策延续性,已经在座谈实践中转化为“政企双方同向而行的信任和携手发展的信心”。

信任来源于“说的诉求有着落,提的建议有回应”。

2024年座谈会上,2023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诉求办理情况介绍成为会议一项重要的环节。企业曾提出的“搭建多渠道融资平台”“设立面向企业家的优惠政策集中发布平台”等建议,通过打造济南市综合融资服务平台——“泉融通”平台、建立完善“泉惠企”企业服务综合智慧平台功能等方式,都得到了良好的兑现。

当个体诉求能被高效解决,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便开始主动为行业发展发声,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座谈会上放下顾虑、坦诚直言。

信心来源于“政策礼包的阶梯式精准升级”。

从“普惠性支持”到“精准化赋能”,再到“战略级引领”,济南连续三年的“政策礼包”呈现清晰的进阶逻辑。

2023年政策侧重“补短板”,公开解读《关于开展攀登行动支持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4年转向“锻长板”,发布《2024济南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首批)》和《济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一本通(2024版)》。

今年则是聚焦“筑新板”,最新发布的《2025济南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增加了成熟度较高、适合民营企业参与的产业类项目,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机会的领域和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现场参会的民营企业中,科技型民营企业占多数,这也足以体现出政策“指挥棒”偏向了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合成生物、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其本质是政策磁场对创新要素的定向吸引,也预示着民营经济将在济南“强省会”建设中承担更关键的角色——从产业升级的“参与者”变为新质生产力的“定义者”。

企业的“长期主义”

锚定技术深水区的耐力赛

此次座谈会上,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负责人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应用场景打造、平台建设、投资融资等提出意见建议。

在政府“长期主义”政策框架下,这些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深耕、产业链延伸,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标杆企业。

比如,智能机器人领域诠释了长线布局的重要性。

此次参会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出了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2014年,董事长范永离开北京回到济南,与导师和师兄一起组成了团队,创办了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十年间,一直致力于腿足式仿生机器人和液压式特种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优宝特的故事,是全市民营经济“以技术深耕定义未来”的缩影。

济南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机器人产业核心产业规模接近150亿元,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冶金、电力、汽车制造、建筑等细分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政策层面,今年济南已拟定了《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济南市机器人人才专项政策》等支持政策,并计划设立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助力技术攻关与市场应用。

比如,生物制造领域演绎了“厚积薄发”的济南样本。

近日,“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发布。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价值逐年递增,以52.43亿元荣登能源化工行业榜单,位居第65位。2024年,该集团研发经费投入超过5.4亿元,通过加大前瞻性研发投入与高精尖项目建设,形成显著技术突破并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核纯级树脂、航空航天用特种酚醛、聚酰亚胺、双马树脂等系列化产品的研发成功,为核电、商业航天、民用航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高性能材料新选择。

近年来,济南市立足产业实际,构建了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生物食品、酶制剂协同发展的“1+4”生物制造产业体系,产业规模突破3100亿元,打造形成具有整体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比如,绿色转型领域为济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4月,爱旭股份与济南市政府签订《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3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及其配套30GW组件项目。同年7月,山东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济南项目的建设及运营。

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目标是打造全球先进的光伏组件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7月竣工投产,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预计当年可实现新增营收40亿元。三期项目计划2029年全部达产,届时可实现年产值6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万余人,推动起步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对起步区新能源产业和孙耿片区的快速引爆。

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全力推进2000个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临工重机数字化工厂、清河高端芯片载板、广日数字化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科曙光、恒瑞医药、智星空间、卡斯柯信号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与此同时,多个项目持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3年下降5.8%,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8%,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

生态的“长期主义”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进化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法律内容有何亮点?将给企业经营、营商环境带来怎样的变化?

这部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意味着民营经济促进法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

放到济南这座城市来讲,其民营经济的“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政企两端,更在于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其本质不是单一个体的生存竞争,而是整个民营企业生态系统的进化。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为济南构建这种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助力,推动济南加速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发展环境:既有参天大树般的龙头企业,也有灌木小草类型的中小企业,更有政策、营商环境、人才等土壤水分的持续滋养。

2024年,济南民营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民营市场主体152.3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62.1万户,占全市企业数量的95.2%;实现进出口总值1549.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6.7%;新增城镇就业17.9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3.1%。

通过打造“海右亲清会客厅”品牌,济南还建立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单位,闭环式解决民营企业问题诉求,2024年累计办理各类问题诉求3.1万余件。

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要在战略定力中保持创新锐气。下一步,济南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好民营经济这篇新文章?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强表示,接下来济南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

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推动审批提速,提高涉企服务质效。

要强化金融、用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保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要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科创能力,强化企业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核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预见,在这场跨越时间的耐力赛中,济南正以制度创新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图片来源:“躬耕历山”“优宝特机器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康居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9